近日,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在社交平台上直言不讳的指出:部分内地人士借人才名义赴港,只是为了子女升学或享受税务优惠政策,表示这违背了人才计划的初衷。
来源:hk01.com
同时他还指出:港府推出人才计划的目的是为了香港繁荣发展,而不是为了让部分人士“薅羊毛”,更不是为了挤压本地生的升学空间。
针对前特首提出的质疑,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以《拆解对香港人才入境计划的迷思》为题发文强调:港府在审批及续签时严格把关,引入的人才涉及多个领域;若人才觉得香港环境适合,自然会留下,相反若人才选择不留港也是平常不过的事。
他指出,从2022年年底至2025年1月底,各项人才计划共收到超44万宗申请,当中获批申请已超过28万宗,其中高才占三分之一。
且为了确保只有符合要求的申请人士获批,所有的高才B类、C类,与优才申请人士,须提交由指定第三方认证机构,又或颁授院校就学历发出的认证文件。
来源:immd.gov.hk
虽然高才首次入境的申请资格相对简单,亦不要求申请人士提前受聘,但到了续签阶段时,是必须证明已在港受聘和已开办/参与业务的。
同时,他还表示:高才的首批签证自2024年12月底开始陆续到期,截至今年1月底,到期续签的只有300多人。
初步观察,成功续签的高才在港就业情况理想,主要集中在金融、商贸和创新科技等行业。
来源:hk01.com
其实,早在2024年年底,一封关于【HKDSE考试教育乱象】的匿名投诉信就让人才计划处于风口浪尖上。
该匿名信揭露了近年来部分内地家长通过优才、高才等“快速通道”获得香港身份,让子女参加HKDSE获取升学便利。
来源:必应搜索
要知道,根据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在立法会上披露的数据,截至2024年年底,各项人才计划共收到超43万宗申请,批出超27万宗,共有18万人才抵港。
其中,受养人已累计约17万人,包括近10万的18岁以下的未婚受养子女。
来源:hk.on.cc
而在抵港人才中,有部分家长拿了身份,却不在港工作,有子女申请了受养人身份,却未在港读书,只在内地学习DSE课程,对香港没有任何贡献。
仅持有香港身份,就被视为本地生,不仅占了本地大学的升学名额,也能在入读后享受学费减免的待遇。
因为这封投诉信,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在2月初公开表示:依然承认人才子女的受养人本地生身份,但会根据居住年限、对港贡献等因素设定不同梯队的学费增收。
来源:hk01.com
来源:wenweipo.com
截至目前,这场关于香港身份的争议还没有结束。
虽然人才子女以受养人身份享受的本地生福利还在,但未来会随时进行调整优化,这意味着留给家长们的选择已经不多了。
所以,要是想让子女保留专属香港身份的教育升学优势,可以这样应对:
01
尽快赴港插班
考虑让子女转换赛道参加HKDSE的家长们,尽早带子女赴港读书积累居住年限。
越早赴港,子女不仅可以更好适应港校环境和教育模式,还能接受更好的DSE课程体系教育,对未来升学和就业也非常有帮助。
02
尽早规划续签
想让子女低分入读内地985/211顶尖学府,这种情况就一定要尽早规划续签,好顺利转永居。
因为这样后期无论怎么调整本地生定义,对子女的教育影响都会是最小的。
03
提前规划身份
现在还没拿到身份,但有让子女赴港升学的计划,就要根据自身条件与诉求找到最快的方式。
当下获得香港身份的主要方式有优才、专才、高才、进修与新投资移民。
但不同的方式适合不同的人士,要是不知道自己申请哪种方式是最快的,欢迎联系我司专业团队为您定制专属方案。
普晖国际,在香港、内地均配备具有多年经验的专家顾问,会根据申请人士的自身条件及诉求进行合理规划,帮助准备材料,为申请人士的履历证明进行严谨包装,能够凭借行业领先实力,助力申请人士完成“身份”配置。
*文中相关资讯收集于必应搜索、香港01、香港入境处、香港文汇报、香港东网新闻等官方网站,如有变动,以官方公示为准